驳斥牟钟鉴《是天下一家还是弱肉强食》
在《探索与争鸣》杂志2007年第一期中,刊登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牟钟鉴先生的《是天下一家还是弱肉强食》——儒学天下观的当代意义。
该文开始提出了: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视野,把个体的道德完善作为出发点,进而推恩于家庭,进而施爱于社会,进而泽惠于天下,最高的目标是“赞天地之化育”。
这样看来,牟先生是认为儒家是讲“以人为本”的。但我不知道牟先生是怎样认识和解读“以人为本”?我们先看一下牟先生是怎样证明他的论点的。
牟先生为了证明他认为的儒家的“以人为本”,首先的第一个论据是:如台湾学者黄俊杰指出的,儒家认为人的存在是“连续性的”和“有机论”的,个体与社会与宇宙“共生共荣共感”,“互为主体、互为依存”。
第二个证据是: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个证据是: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第三个证据是:《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个论据的确都是在论述人和人的行为准则。但我们不能因为它在论述人的行为就可以说是以人为本吧?就像奴隶主教训奴隶该怎样做的时候,也称这是“以人为本”吗!?
不错,儒学是人类行为的美学追求。牟先生似乎缺少逻辑和推理的基本能力,同时,对“以人为本”不知是怎样的解读?
在我看来,“以人为本”应该是针对的群体和社会而言的,是群体根据每个个体的身心特点,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契约。而牟先生的四个证据都是人类个体行为的美学追求,如果谈到群体和社会,儒学的思想和“以人为本”是根本对立的,而且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把个体的行为追求与群体的架构联系在一起,多少是驴唇不对马嘴。
我们探讨和思考,需要的是逻辑和实证。谁谁是怎么说的,似乎拿一个名人就可以做证据,在犯着现在小学生写作文时的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