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9-11-19
http://simoewang.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6/04/06 | 在崔卫平的BLOG上的回帖
类别(人生的思考)
|
评论
(0)
|
阅读(34)
|
发表于 10:49
很遗憾,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先生的描述很细致。相信从您的描述中已经可以窥探到那影片的深邃。
对人性的思考是人类永远的主题,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甚至应该包括整个的生命。人--个体人的存在,总是会根据自己的逻辑和判断选择自己认为对自己对有利的存在方式。从个人的角度上,那就人的行为来说,应该没有善,也没恶。但由于人是社会型的动物,人不可能独立生存,而不与其他的人发生联系,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个体人的行为就会因为行为本身对社会或他人的影响而产生善恶。
我认为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也好,还是现实中的人,只要他不是处于疯狂状态,或被某种印痕控制下,他所做的选择必定是他认为最该做的。
由于生命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存在,对于生命来说,从哲学上讲,法律与道德都没有意义。只有在生命得到保障之后,法律和道德才有了实质的意义。而道德由于是来自自己内心的自醒,可以说从社会的角度讲,对社会的维系没有实质的意义。人都会获取自己认为更快乐的快乐!这是人的非理性。但社会的存在需要的是理性。说得远了,还是谈影片吧。
人的非理性与理性的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我们的影视作品对人性的挖掘是太肤浅了,似乎人物完全都是利益决定的。脸谱化的现象也很严重。尤其,我们拍的动画片,那是给孩子看的东西,有很多的东西是在误导孩子。善与恶都是先天就决定了的,影片中的动物就象我们人类的阶级,永远的斗争。而对动物的刻画也是定式的。只要人厌恶的动物就是坏的!这方面,包括日本的动画,也是这样。而美国的那些就要好得多了,他们的影片中没有什么动物好,也没有什么动物坏,关键看你做的事对其他动物的影响。
从物种上讲,每种生物都是存在的成功者,都是在自然选择和偶然选择后生存下来的。人是否有决定其它物种生命的权力?请赐教!
附崔先生的文章:被剥夺者是危险的
——读影片《太阳灼人》
这是发生在俄罗斯特有的温情脉脉的外表之下阴险可怕的故事。传奇的内战英雄寇托夫在夏日别墅中度周末时,被一名不速之客打搅,因为"里通外国"的罪名遭逮捕,坐上了开往内务部(即一去不复返之途)的车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由此破碎……
来人名叫密迪亚,此时37岁,出生于上个世纪交替之际的俄国贵族家庭,这个家庭中只允许讲法语。这位前贵族子弟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钢琴。在那场铲除私有制的国内战争中,他的父母双双毙命,他只身投靠自己的音乐老师波瑞斯,他曾经是这位老师特别器重的得意门生。在这幢美丽的房子里,他与老师的女儿玛露莎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爱河。密迪亚希望从此以后过上一份平静的生活,这一切看上去也是属于他的:豪华的贵族宅第,周遭迷人的风景,和他互相倾慕的美貌姑娘,他自己的青春和生活。但这时一项意外的指令把他派往国外,派往巴黎。寇托夫后来辩称当时的密迪亚是可以选择的,他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但实际上他只是面临着留下来坐牢和以一走了之尝试自己运气的抉择。内务部雇用了密迪亚,让他在"钢琴师"的掩护下从事出卖本阶级的工作,他们答应这样做他就可以早日回家。一心想回到心爱的姑娘身边的年轻人相信了。他前后提供了8个前白军将领的情况,这些人被押到国内,未经审判便就地处决。坦率地说,这项工作是连密迪亚本人也不齿的,他是被迫从事自己既不愿意又瞧不起的背叛和出卖的勾当。但他没有别的选择,作为一名被推翻的阶级的旧成员,他不具备选择和开始自己的生活的资格。因此他不得不参与这场游戏,不得不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魔鬼。他变得冷漠绝情。旧地重游只是为了实行阴险的报复。
寇托夫不会讲法语,他来自和密迪亚背景不同的另一阶级。在和密迪亚所属的那个阶级的殊死对抗中,他属于胜利者这一边,他在战争中建立了奇功,成了令人瞩目的非凡英雄。影片着力渲染了他如何受人敬仰及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和小女儿的一面。导演本人扮演的这个角色和导演的女儿扮演的小姑娘娜蒂雅将一对父女之情表达得感人至深,旷世罕见。所有这些很容易令人产生一个错觉,寇托夫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正面英雄形象。实际上远远不然。在几个关键地方,寇托夫人性中另外的一面还是暴露无遗:正是他本人派走了密迪亚,他继而做了这幢别墅的新主人;正是地拆散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他自己则做了那个可怜软弱的姑娘的丈夫。如此说来,那场革命对他来说,是一场权力、财产和地位的重新分配,把本来属于密迪亚的东西归到自己名下,说他是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亦不过分,他的受益是以别人的受害为代价的。也恰恰是这个寇托夫,亲自"领导"着在国外"工作"的密迪亚,密迪亚凡事须向他汇报,没有比寇托夫更深知密迪亚的弱点了。他正是利用着后者的弱点,为此也必须同时将自己已经占有玛露莎和那幢房子的事实隐瞒起来。密迪亚对这一切毫无所知,寇托夫则可以高高在上,乃至他后来有权对密迪亚说: "我们像买下一个妓女那样买下了你。"连寇托夫也觉得有资格瞧不上这个出卖自己本阶级的人。是的,当密迪亚告发别人即践踏别人时也像妓女一样践踏了自己的尊严,他毁灭别人时也是在自我毁灭,但如果说密迪亚把灵魂交给了魔鬼,那么寇托夫便是举办这场交接仪式的那人,并代表魔鬼一方在抵押书上签了字,以魔鬼的名义接纳了这个人的堕落。在这个游戏中寇托夫显得一点也不仁慈。他十分通晓这其中的游戏规则。因此当密迪亚在了解真相之后返回国内诬陷他犯了"间谍罪", "2O年代起为日本人干,30年代起为德国人干,并且还从事密谋杀害斯大林活动",此时寇托夫心中十分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他所表示的惊讶和愤怒几乎不值一提。
这远远不是一个大仲马笔下的复仇故事。同样的内容,放在俄国的不同时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若是在卫国战争之前或之后一段时期,它是一个被推翻的阶级梦想恢复失去的天堂的故事,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若是在"解冻"的70年代,它是一个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的故事,与心爱的人天各一方,备受折磨。 1971年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罗姆工作室的新一代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于1994年拍摄的这部影片在思想水准上远远超出了前两者。密迪亚作为旧贵族的一员,一夜之间被夺走了"生活、职业、爱情、祖国、信仰",这种突然的变故和打击对于个人是很不幸的,然而从这种被剥夺的处境中并非直接生长出高大积极的东西;从遭受压抑中并非直接导向心灵的光明圣洁。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外部生活遭到蹂躏时,他的内心生活也在劫难逃,当他外部生活的权利和资格被取消时,他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也将随之动摇和丧失。我指的是大多数人的情况,个别称得上是圣人的人除外。不可能一个人的外部生活已经不具有起码的人性和尊严,他还能保持完整、平衡的内心——信仰更坚定、意志更顽强、感情越丰富和心灵越温柔。人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大抵是这个世界对待他的方式:如果他受到礼遇和尊敬,他便更有可能礼遇和尊敬别人;如果他感觉自己是遭排斥和受诅咒的,他最有可能的是也去排斥别人和诅咒这个世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自觉的。除了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人们还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获得有关世界的知识及看待世界的立场?从虚无中产生虚无,从黑暗中产生更大的黑暗。密迪亚后来之所以不顾一切地疯狂报复,来自他心中曾经是一度后来便永远降临的虚无和暗夜。寇托夫已经赢得了玛露莎的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是玛露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柱,尤其是那个嫩草般令人不忍伤害的小女地称职的父亲,密迪亚毫不顾忌这些,毫不考虑带走寇托夫对现在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造成的摧残。他曾经堕落的灵魂继续堕落下去。他无可挽救。在将从前的情人玛露莎的丈夫寇托夫置于死地之后,他的生活也不再具有任何正面的和反面的意义,他只有选择自杀。
寇托夫表面上与密迪亚反差很大:密迪亚文质彬彬、富有教养,寇托夫纯朴、憨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人是同一个人,有着共同的内在命运。来自另一阶级的寇托夫是位前被剥夺者,正是这种不公正待遇使得他揭竿而起,拿起武器,要求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然而他实际上所做的只是将文明的财富易一个姓名而已。对于密迪亚灵魂的堕落,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他接受"新主人"的位置时,他是坐在别人的哭泣和呻吟之上,甚至生命和鲜血之上。从原先的不公正产生后来的不公正。从匮乏产生掳夺。
比较起来,我们的影视或文学作品表现迷乱动荡的历史中人们如何生活显得比较浮浅。总是一些人好另一些人不好。一些人使坏令另一些人遭难。一些人是恶魔另一些人是天使或近乎天使。再不就是暗示有一个冥冥之中存在的恶意的神灵,他捉弄人们和使人们的头脑丧失理智。哪有这等便宜事。从那样的污泥浊水中出来,谁能说他"刀抢不入"?从来没有迷失或部分地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对这种迷失他本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个人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不能自主的,灾难从天而降无法预料,但是这之后他对此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不能说和他本人无关。现在我得部分地修正我前面的提法(情况经常是这样)。从虚无中并不必然或只能产生虚无。密迪亚也是有可能不去出卖那8个可怜的家伙的,他的处境是他自己所接受的,在这个意义上,寇托夫说他"是有选择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是导演本人立场的偶尔流露。同样密迪亚后来也不是非要动用契卡的车将寇托夫带走不可。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最终是他自己所认可了的,在退到最后的意义上他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当然,此番逻辑同样适用于寇托夫,他也必须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代价。在这个具有哈维尔所说的"自主"游戏中,任何人都要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我们未曾听说过魔鬼变成天使,但却见过成批的天使变成魔鬼。说到底这和人性中原本的恶有关系。一个动荡迷乱的社会正是将这种恶毫无顾忌和变本加厉地释放出来,借用历史之手它们得以畅通无阻。
但愿我没有把事情说得过分糟糕和悲观。不想把这一切描述成仅仅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我认为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力量开始他的新生活的。那就是反省。反省包括他本人和本人的生活在内的种种不易察觉的人性的种种黑暗和缺陷。我知道有人在听到这种说法时会浮出轻蔑的冷嘲的微笑,但我仍然非常高兴的是我已经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1998年)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389]
人生的思考
[97]
教育与学习
[77]
情感的奔流
[69]
探索和发现
[23]
凝结的印象
[34]
精品之转载
[57]
暴笑和幽默
[19]
金庸的智慧
[5]
博友交流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