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9-11-19
http://simoewang.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09/21 | 孔子最后七天的眼泪:痛哭流涕而死,这是为什么
类别(探索和发现)
|
评论
(1)
|
阅读(129)
|
发表于 11:05
作者:杨鹏
无意之间,孔子可能成了自己民族的大叛徒,当他最后明白了这一点,痛哭流涕而死。孔子临死前灵魂中这场惨痛的悲剧,千百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这是说,孔子死前七天,哭着对学生子贡说:夏族人死后,在未葬之前,灵柩要停放东面的台阶上,周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中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落祭奠在两柱之间,我的祖先是殷人呀!
孔子的梦是真是假,为什么孔子如此确信呢?为什么他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予始殷人也!”(我的祖先是殷人呀!),为什么他临死前痛哭流涕?
《史记?孔子世家》开篇即写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这是说,孔子生于鲁国,他祖爷爷是宋国人,叫孔防叔。祖先来自宋国,这与孔子殷人出身关系密切,因为宋国是西周初年由殷遗民为主建立的。我们多少费点时间来了解一下有关历史背景。
公元前1600年前后,居住在今天山东曹县和河南商丘一带的商人打败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居住的夏人,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前后,殷王盘庚率殷人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以后商人又被称为殷人。河南安阳作为殷人的首都,共有273年的历史。公元前1066年(范文澜《中国通史》),居住在陕西渭水一带的周人东下,在牧野(今河南汲县)打败殷人,在“流血漂杵”的基础上建立西周王朝。周人本臣属于殷人,打败殷人后成为殷人和殷人其它臣属国的统治者。由于周人人数远远少于殷人,经济、文化也不如殷人发达,所以西周初期,周人统治权力的逐步建立颇费了一番功夫。为怀柔殷人,周武王最初仍将殷遗民留在其旧时都城河南安阳一带。但是殷人亡国,内心并不顺服。公元前1062年前后(范文澜),周武王在征服殷人后四年去世,殷人随后起义。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两次东征,率军镇压,战争持续了三年之久,殷人起义最后被镇压,殷人旧都被周公彻底摧毁。殷人起义失败后,周公将殷人各部族强行分散到各地,分别由周族诸侯国控制,殷人最后成了亡国奴。殷人起义的组织和参与者(殷顽民)沦为周人奴隶。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周武王灭殷后,为怀柔殷人,将殷人的亲周贵族之一箕子分封到朝鲜,不以臣子待之。后来箕子从朝鲜来朝见周天子,经过殷人故都(殷,河南安阳),见原本壮丽的商朝宫室被毁,首都城市成了农田,感慨伤怀,咏叹了《麦秀》之歌。歌词为:“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箕子哀怨“狡童”(狡赖的小子,指商纣王)不听自己的话,造成商朝宫廷变农田、殷人被屠杀而亡国的后果。《史记》中写道:“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殷遗民听到箕子的歌,都痛哭流涕。
周王朝的统治并不太平,国内有心怀亡国恨的殷遗民,国外有敌视周人的原殷人盟友淮夷和楚人等。周公的儿子分封到鲁,被徐夷、淮夷围困,成王派军队才得以解困。周穆王时期(前976年 —前992年),徐夷与淮夷联合九夷伐周,周穆王只好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来楚人从长江进入淮河,统一了淮夷和徐夷,势力直抵山东南部,与周人对抗。周昭王时期(前995年 —前997年),周人征伐楚人,全军覆没,周昭王君臣都被淹死在汉水里。郭沫若在《殷契粹编》中写到:“殷代文化为我国文化之渊源,中国北部开发于殷人,南部长江流域之徐、楚文化,实亦殷之嫡系。盖徐、楚乃殷之同盟而周之敌国,亘周代数百年间积不能相能者也。”
到西周后期,周朝朝廷和诸侯国中的原殷遗民后代势力逐渐成长,公元前841年,以殷人为主的百工和商人因反抗过度勒索而起义,周厉王出奔,周召二公当政。从此周人对殷人的控制更为无力了。为了继续怀柔殷人,周王朝任用了不少原殷人贵族的后代在朝为官。从事工商业的殷人后遗势力也日增,殷遗民士卿干政,分享政权,成为周人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诗经》之中,有不少诗篇表达了一些周人对此的忧虑和悲叹。王叔郑恒公知道西周力量已衰败,与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助他建立新的郑国。而正是依靠商人支持建立的郑国,在公元前707年敢于与周天子军队对抗并打败周天子,这是中原诸国中的第一个。郑国也是中原诸国中第一个放弃周朝礼制,推行变法的国家(公元前543年子产执政前后)。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下降,这是周人衰败的表现。而周王朝乱臣贼子层出不穷,与殷遗民后代势力的重新抬头极有关系。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微子,他曾劝商纣王要提防周人,但商纣王不听。周武王打败殷军,攻入都城时,微子带着商王室的祭器,光着上身,把自己的双手反捆起来,左手中牵着一支羊,右手捏着一把茅草,脆着向前走,到周武王军门前告罪投降,周武王释放了微子,仍保留了他的贵族爵位(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周公镇压殷人起义后,将微子封到河南商丘,其部族的一部分随微子在商丘建立宋国。所以宋国为战败的殷遗民中的一部分人所建,保留了殷人的文化风俗,所以孔子也说:“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而孔子的祖爷爷是宋人,后来迁移到鲁国,而孔子生于鲁国。这就说明了孔子的家族来源,他应当是殷人宋微子部族的后代。
从孔子临死前所说的话看,这个祖宗源流,孔子早时可能并不知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颜家少女在野外交合而生孔子(非周礼,这倒像殷人习俗)。孔子少孤,连自己父亲的坟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显然孔子父亲的社会地位极低贱。孔子并不了解自己的出生身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是说,鲁国的季氏举办宴会,款待士人。孔子与一些士人一起去,被季氏的大臣阳虎骂,说:“季氏是款待士人,不能款待你。”“士”是周族中最低级别的阶层,只是周族中的平民阶级,阳虎骂孔子,是骂孔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孔子家庭的社会地位够不上“士”的级别。鲁(今山东曲阜)是周公的封地,由周公儿子伯禽管理。周公东征镇压殷人反抗后,将殷遗民的六个部族分到鲁国,由鲁公控制。在鲁国,这些殷遗民的后代属于最低贱的阶级。虽然后来周人与殷人之间的差别在减少,但在贵族阶层中,殷人仍被视为低贱之人,所以阳虎不准孔子混入“士”阶层。孔子的祖父孔防叔由宋(河南商丘)迁鲁,也可能是来投奔亲戚。孔子随士人一起去参加季氏宴会,这是因为他并不明白自己的出身,他以为自己可以算得上是周族的士阶层。孔子早年“贫且贱”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周族贵族的权威充满着敬畏。他后来所说的君子要“畏大人”,正是他这种生活经历的反映。
孔子临死前,才从梦里确认自己是殷族的后代,痛哭流涕,七天后就死了。从孔子的一生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伤心透骨的悲剧。
孔子说:“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他从来强调以血缘为核心的忠孝,讲求祖先崇拜,重视家族主义,但孔子正是追从了弑杀他祖先的周人。孔子崇拜周公,而正是周公镇压了殷人起义,摧毁了殷人都城,并将殷人迁往各地为奴。孔子崇信周朝礼乐文化,而周礼正是用来压制殷人反叛,建立周人特权等级制度的办法。孔子讲尊卑有别,痛骂乱臣贼子侵犯周王室的权威,而周人正好曾是殷人的乱臣贼子。孔子讲尊王攘夷,他所尊的周族的祖先,正是当年反叛殷王的殷臣周人。而他所攘的夷,正是当年殷人的盟友楚人。孔子讲忠孝,但对殷人来说,孔子是认敌作父,背本忘祖,绝对不忠不孝之人。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这是儒家的信仰。孔子为周人和周文化努力奋斗了一辈子,痛恨侵犯周人权威的人和事,但到临死之前,才发现自己原本是殷人,周人与自己本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如何去面对他的祖先和学生呢?他如何去面对那些他所痛骂和排斥的反抗周人特权的其它思想家和行动者呢?《论语》中记载:孔子曰:“我不想再讲学了。”子贡曰:“您如果不讲学,那么我们还记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中,孔子等于是把他过去所讲所做的一切都否定了。老天开了孔子这么残酷的一个玩笑,孔子还能说什么呢?孔子的最后七天,都在想些什么呢?一辈子的信念和努力,全搞颠倒了?
周人入主中原,与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情况极为类似。孔子所处春秋时代,与满清王朝后期情况极为类似。战国时期,则与中国近代的内战极为类似。满清后期的曾国潘,走了孔子走过的路。但与孔子不同的是,曾国潘是自觉选择了拥戴清朝,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因为坚守汉家文化,他没有民族血缘的心理压力,而孔子则是不自知的,他不自觉地在民族和文化上都全面背叛了自己的祖宗,当孔子明白自己的身世后,他承受不了内心民族血缘情感与自己思想行为之间矛盾的冲突,孔子因此而殉难。
虽然周文化对殷文化有许多继承,但殷文化与周文化有很大差别。据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从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看,在商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女性贵族不仅可以参与国事,而且还可以拥有军事指挥权,这就是为什么周武王伐殷时指责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殷人这种男女平等的历史,被后人演义为“纣王与苏旦妃”的商纣王淫乱失国的故事;殷人信仰上帝,所以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殷人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王、二是众人、三是战争奴隶。凡外族奴隶逃往殷国,就获得自由,所以其它国家的奴隶常常选择逃往殷国,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王族成员并没有多少委任官职上的特权,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遗其王父母弟不用”;殷人重视工商业,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殷人传统不讲人治,而讲严刑法治,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残酷的刑杀,但也因此倡导“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德治人治和等级特权礼制的传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文化衰败,如果没有孔子的努力,周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会如此深重。历史为战胜者所写,在周朝留下的典籍中,殷人的亡国成了罪有应得,殷文化也成了只讲刑杀、淫乱、谋利的罪恶的文化,将殷人的成就盖了一块黑幕。但其实,春秋战国动荡所摧毁的,正是周朝和周文化的统治者,而殷文化的许多优秀要素,则通过后来的道家和法家传下来。如果孔子早知道自己是殷人,他未必会如此迷恋周王室和周文化,他未必会以维护周王室和复兴周文化为已任,如果这样,也许中国文化的走向会大有不同。
孔子见老子,老子送了他几句话,其中一句这样说:“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告诫孔子不要自私,要讲忠孝。老子自然明白孔子对周王朝是讲够了忠孝的,但他为什么还这样劝孔子呢?身为史官,老子深明久远的历史。身为楚人,老子对周文化所强调的周人等级特权制度十分厌恶,因此,可能老子对孔子所说的这番话别有深意,但他没有点破,而是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怪不得孔子离开老子后,一头雾水,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悲哉!孔子!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389]
人生的思考
[97]
教育与学习
[77]
情感的奔流
[69]
探索和发现
[23]
凝结的印象
[34]
精品之转载
[57]
暴笑和幽默
[19]
金庸的智慧
[5]
博友交流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