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09-11-19
http://simoewang.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07/21 | 教育个性化:日本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
类别(精品之转载)
|
评论
(0)
|
阅读(693)
|
发表于 16:2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世界各国为了应对形势的变化,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的人才,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宗旨。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无不体现出追求个性、重视创造性培养的思路,日本尤其具有代表性。本文拟从日本应对教育个性化所作的战略抉择,分析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日本教育个性化改革的基本内容
日本政府为实现教育个性化这一基本原则,确定了新的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方法、策略。
(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综合学习时间
教育个性化改革的首要措施是进行课程改革。日本政府为了应对国际化、信息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至高中设置了综合学习时间,使综合学习时间成为与“各教科”、“道德”以及“特别活动”三大教学活动并列的第四大板块。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横向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成才。
综合学习时间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主题学习型、体验学习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研究补充型、系统学习型、自主设计型六种形式。学习内容涉及到生命与健康、人权问题、生产和劳动、创造文化与业余活动、和乎与国际联盟、民族独立、个人生存与未来发展等方面。
综合学习时间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学,1-3年级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接触和参与;4-6年级从本年级、本学校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事件中选择题目,让学生们参加与主体的切身利益要求密切相关的课题。以生活学习为基础,组织学生参加时事性问题的综合学习。
中学,以时事性综合学习为主,在组织文化节等课外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出地域性课题。在开展时事性综合活动的同时,开展理论性的综合学习,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和解决好“和平”、“公害”、“种族歧视”和“性”四个问题。高中的综合学习课程根据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来构思、展开活动,与“校本学科?科目”、“课题研究”、“产业社会与人”等课程类型相结合,深化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对人生观、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二)教育制度改革:增强制度灵活性
大学入学选拔制度的多样化。这是文部省根据日本临教审、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审议会联合答申而进行的制度柔性化改革,旨在使大学入学选拔制度更加多样化、弹性化。大学入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和弹性化主要包括在笔试之外,增加面试、论文、实用技能等考试形式。成绩评定不是只以考试科目的成绩为最后标准,还要参考个人特长等综合考核成绩。另外,还增加了推荐入学、AO入学等形式。这些灵活的考试形式有利于消除学生为入大学而产生的“考试地狱”现象,从而缓解了仅以学业成绩为基准的升学竞争压力,从“以考试为中心”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中心”。2000年4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大学入学考试的改善》的答申中,综合、系统地提出了改善大学入学考试的基本观点和思路:与大学入学后的学习相关联进行入学考试改革;推进评价尺度的多元化,对考生进行能力、适应性等多方面的评价;考试机会的复数化;改变追求绝对公平的观点,在合理范围内追求公平;改革大学入学选拔考试的实施体制。从这些措施中,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多方面的考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大学入学选拔改革的基本理念。
高中阶段减少毕业总学分,实行选课制。引入初高中一贯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为了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能力与基础知识,同时,适应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主体地、自律地投入学习,在高中课程上,将毕业所需学分从80学分降到74学分,将必修课的最低学分从普通高中的38学分,职业高中的35学分降至31分,以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为了实施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的教育,日本新的课程方案提出了必修科科目内的多样化、选修化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各个学科的必修科目中的多个被选科目里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尊重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权的精神。
学校五天授课制的全面推行。日本文部省从2002年4月1日新学年开始全面推行学校五天授课制,在此之前,日本的学校采用每月一个星期六休息和每月两个星期六休息的形式,进行了大约十年的过渡,使学生能够乎稳地适应这一改革。这一制度的实施,调整了学校、家庭、社会所承担的教育职能的比重,增加了学生的校外活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五天授课制的实施,给孩子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有利于个性在宽松而富有弹性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三)扩大地方及学校自主权
日本战后第二次教育改革确立的教育体系在1956年教育委员会公选制被废除后,基本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文部省有较大的权限,作为地方教育机关的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强,划一化、僵硬化的管理不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日本在新一轮的改革过程中,对学校设置、学区设定、人事、财政、学校管理等教育事务,给教育委员会更大的自主权,实现了教育委员会与学校权力关系的重构。为了推行个性的、特色的学校教育活动,学校在校长任命、学科主任的选拔、教师的任用等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特点灵活地把握,使学校在竞争中积极寻求特色定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二、日本教育个性化改革的基本特点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日本教育改革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根本上改革日本的教育价值理念方面作了很大努力,教育个性化是其主导原则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日本政府把重视个性的原则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临教审提出了八条教改原则:尊重个性;重视基础;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扩大教育选择的机会;改进教育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其中,“重视个性的原则是这次教育改革中最主要的,也是贯穿在其他各条中的基本原则。”临教审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在教育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对照这一原则开展根本性的讨论。日本政府意识到,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制度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因此,他们特别注重与国民的对话,唤起国民对教育广泛的讨论,为教育改革作了认识上的准备。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进程中,日本政府组织开展各种讨论会,听取家长、教师、学生、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意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教育改革作相应的调整。
针对性强。日本政府在制定教育改革战略时,有一个基本考虑就是,充分认识日本教育的弊端,建构起21世纪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日本文部省承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的发展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另一方面,伴随考试竞争的激化,学校陷入片面灌输知识的泥潭,欠缺培养思考力和丰富人性的教育与活动;过于重视教育机会的平等,未能充分考虑与学生个性和能力相适应的教育。因此,教育改革所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打破日本教育长期存在的划一性、僵硬性等根深蒂固的弊端,确立尊重个人的尊严、个性,结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遵循自由自律、尽职尽责的原则,对教育内容、方法、制度、政策等进行根本性改革。显然,日本教育个性化改革是针对以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缺陷而提出的。如果说日本战后教育改革是以教育的平等、知识的灌输,以掌握知识技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的话,那么,这次教育个性化改革则体现了由重视知识的“量”向重视知识的“质”、由注重形式上的平等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由学历观向学力观的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具有前瞻视野。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不是着眼于眼前的经济需要,而是着眼于未来。进入21世纪,日本面临的形势一方面是全球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急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日本社会少子化、高龄化问题的出现,及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如何在21世纪继续保持日本的国际地位,政府对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日本政府认识到,“今日所要求的教育改革,并非单是适应教育数量上的扩大和社会经济急速而广泛的变化,而是必须前瞻可预想的21世纪这样一个不明确且全球规模竞争激化的世纪,先行性地对应变化。考虑到从制定改革计划到实施,再以可见的形式显现其效果,需要以十年为单位的时间,这样的教育改革,即使强调、强调、再强调亦不为过。”显然,先行性是日本教育改革的一大特点,他们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自觉将改革视野扩展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之中。他们力图广泛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先行性改革,培养能够具有丰富人性、社会性,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三、日本教育个性化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教育个性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日本的教育个性化改革既立足于本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又着眼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改革需政府高度重视。日本政府上至首相,下至地方各级数育委员会都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并把这项改革提升到促进经济振兴、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因而改革的力度、成效都很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重视是改革的动力所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如何从事关21世纪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政府的态度是关键。
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是改革的重心。个性化改革从价值观来看是确立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承认了受教育者自我选择的价值,没有选择就没有个人自由、更谈不上创造了。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的小班化教学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观念的现实体现。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个性化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这首先要从转变教育价值观做起。改变教师为教育过程的核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强学习的灵活性,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
改革系统化。日本的教育个性化改革涉及到从小学至大学各个教育阶段,是从教育的宏观角度对个性化观念及措施的系统渗入。某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措施能否成功实施,要看与其它阶段教育的衔接。例如,仅在中小学实施个性化改革却没有改革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度,没有减轻考试竞争的压力,那么,中小学的个性化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改革的系统性。
个性化教育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我国无论从制度等宏观层面,还是在课程等微观层面,都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创造性发挥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面对这种现状,进行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就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举措,但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很多的努力。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389]
人生的思考
[97]
教育与学习
[77]
情感的奔流
[69]
探索和发现
[23]
凝结的印象
[34]
精品之转载
[57]
暴笑和幽默
[19]
金庸的智慧
[5]
博友交流处
[8]